台灣瀕臨絕種的生物 |
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之葉子、嫩芽,果實及虫蛹為主食,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樹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或夜晚始外出覓食,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然而敏捷性和速度較一般食肉動物差,不過在受傷、受逼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特強,速度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但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覓食 棲地分布: 面臨問題: |
【 特徵:雄鳥全身為藍黑色,尾羽黑白相間;雌鳥為黃褐色而帶斑點 分佈:台灣海拔1800至 形態特徵: 由於帝雉過去遭受大量的補捉,加上棲地被破壞,導致牠們族群的數量一直不多 |
【 形態特徵: 自從在蘭嶼被發現了蘭嶼羅漢松之後,因其樹形比起本島的百日青要優美許多,便被不肖的商人大量的搜購、盜採一如蘭嶼珍貴的蝴蝶蘭,消失在深谷;蘭嶼羅漢松,也幾近瀕臨滅絕。 |
【 分布於北部瑞芳、金瓜石及大油坑一帶,以在磺嘴山下陽金公路旁大磺嘴較多七星山馬槽附近及頂湖附近的闊葉林中亦有,但在全台灣數量零星不常見。現為農委會公告保育類的稀有植物,鐘萼木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線,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山谷旁,是演化早期的先驅樹種,也是輕海紋白蝶的幼蟲食草。 鐘萼木屬鐘萼木科,又名伯樂樹,全世界就只有這一科一種,分佈在亞洲南部,沿著北緯二十五度的丘陵,自西向東延伸,散居雲貴、湖廣、閩浙一帶,最後停駐於北台灣最濕冷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中 鐘萼木的花朵具觀賞價值,以致於常遭砍伐,使數量日益減少,所以鐘萼木會瀕臨絕種的原因,除了本身就很稀少的因素外,人類的砍伐也是一大主因 |
【 石虎身上的斑點像錢幣,故又名「錢貓」;其最大的特徵,就是額頭有兩條灰白色縱帶,而帶的兩邊為黑色縱帶,這是石虎在分類上的根據之一。石虎體型比家貓略大,身長25 ~ 不過,現今因人為的獵捕及土地濫墾等因素,石虎已經漸漸消失蹤跡了 |
【櫻花鉤吻鮭】 棲息環境:棲息環境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淨之溪水,且有淺灘、及急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對水溫的要求亦十分嚴格。 颱風、森林火災、林木砍伐、坡地的崩坍與人類的活動,都是間接危害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