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物質的分類: A、 混合物: (1)
無一定的組成 (可依任何比例混合); (2)
無一定的性質 (熔點、沸點、密度不固定); (3)
可用【物理】方法分離。 B、 純物質: (1)
有一定組成; (2)
有一定性質 (熔點、沸點、密度均一定); (3)
不可用【物理】方法分離; (4)
分成【元素】、【化合物】兩大類。
(甲)
元 素: (a)
不能以普通的【化學】方法再分解成其它的物質。 (b)
依元素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可分成【金屬】元素及【非金屬】元素,其中【非金屬】元素較少,大部分是【金屬】元素。 (c)
目前已知元素有【109】種,其中有【88】種存於自然界。
(乙)
化合物: (a)
二種以上的【元素】化合成的純物質。 (b)
化合物的性質和組成之成分元素的性質完全不同。 (c)
一種元素只含有【一種】粒子,一種化合物中含有【兩種】以上的粒子。 (d)
不能用【物理】方法分解為更簡單的物質。 (e)
只能用【化學】方法 (如電解、加熱)分解為更簡單的物質。 (f)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的原子相結合,元素是由【同種】的原子相結合。 (二) 原子和分子 A、 十九世紀的科學家亞佛加厥 ( Amedeo Avogadro,1776~1856)提出分子的概念,描述純物質的組成,他認為分子是保持純物質組成與特性的最小粒子,例如: (1)
氫氣是由【氫分子】組成的純物質,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組成。 (2)
【分子】為構成純物質的單位,【原子】為構成分子的單位。 B、 科學家發現純物質不全然是以分子組成。以下就原子的觀點說明: (1)
就元素來說,有部分元素的組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是由一個或數個同種元素的原子結合而成,例如:
(甲)
氦、氖 (如圖A)等【鈍氣】是由【單原子】組成的分子。
(乙)
(丙)
部分元素的組成是以【原子】堆積形式存在,例如金屬元素是由原子直接堆積 (如圖C)而成。 (2)
就化合物來說:
(甲)
(乙)
有部分化合物是以堆積方式組成,如氯化鈉是由氯和鈉以1:1的簡單比例相互堆積而結合 (如圖E)。 (三) 化合反應: A、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透過【化合】反應,產生新物質的作用,稱為化學變化。 B、
常見的化合反應有: (1)
氫+氧à 【水】
碳+氧à 【二氧化碳】 C、
透過化學反應,也可將化合物分解,而得到成份元素。 D、
小蘇打的性質: (1)
外觀:小蘇打粉末又稱為【碳酸氫鈉】,在常溫常壓下是白色固體,加熱後會產生【無】色的氣體,及【白】色的固體。 (2)
反應式:【碳酸氫鈉à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3)
檢驗:產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石灰水 (氫氧化鈣)】來檢驗,產生【白】色混濁。 (4)
用途: 甲、製作發粉或是泡糖的原料。 乙、乾粉滅火器:裝有【碳酸氫鈉 (小蘇打粉末)】及【高壓氮氣】。 (四) 混合 A、
透過【物理】變化,將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在一起,並不會產生或學反應,此種過程,稱為混合。 B、
氫氣有【可燃性】,氧氣有【助燃性】,若僅是在空氣中混合,則此兩種氣體,依然保持原有的特性;若將兩者點火,則產生【化學變化】,結果產生了和原有性質不同的【水蒸氣】,並同時有【光】、【熱】以及【爆鳴聲】。 C、
分解反應: (1) ㄧ般透過【加熱】、【通電】、【照光】等方法,進行分解反應。 (2) 透過通電的方式,使物質分解的過程,稱為【電解】。 (五) 離子 A、
陽離子: (1)
中性原子【失去】電子後,帶【正電】,形成陽離子。 (2)
酸根離子中,僅【銨根離子】為陽離子。 (3)
鈉原子原子序11,質量數23,Na原子含質子【11】個,中子【12】個,電子【11】個;Na+ 離子含質子【11】個,中子【12】個,電子【10】個。 B、
陰離子: (1)
中性原子【獲得】電子後,帶【負電】,形成陰離子。 (2)
氧原子原子序8,質量數16,O原子含質子【8】個,中子【8】個,電子【8】個; (3)
O-2離子含質子【8】個,中子【8】個,電子【10】個。 C、
離子的性質: (1)
離子的化學性質和原來原子的性質【不同】。 (2)
離子的性質和種類有關,和其來源無關。 (3)
一般離子常有一定的顏色:
『例』鈉離子 (Na+) 【無色】,鉀離子【無色】,銅離子 (Cu2+) 【藍色】,
過錳酸根離子 (MnO4-) 【紫紅色】,鉻酸根離子 (CrO4-2) 【黃色】,
二鉻酸根離子 (Cr2O72-) 【橙色】。 (六) 解離說 (瑞典,阿瑞尼士) A、
電解質在水中分解成【陰離子】和【陽離子】兩種粒子;其中兩者【數目】不一定相等,但是兩者的【總電量】必相等,溶液保持【電中性】。
H2SO4 è 【2H+】+ 【SO42-】。 B、
電解質導電是由於【陰離子】和【陽離子】的移動。 (七) 化學式的寫法 A、
化學式: (1)
以【元素符號】及【數字】表示純物質組成的式子稱為化學式。 (2)
元素符號只能表達元素的【種類】,例:C表示【碳】原子,O表示【氧】原子。 (3)
化學式的種類有好幾種,現在只介紹其中一種,稱做【分子式】。 (4)
分子式:能表示【純物質】的【分子】中所含原子【種類】和【個數】的化學式,稱為分子式。 B、
單一種元素構成純物質的分子式: (1)
金屬由【原子】堆積而成,沒有單獨的分子,故直接以【原子】就可表示該金屬。 (2)
雙原子分子 (大部分為氣體):
(3)
鈍氣 (惰性氣體)為【單原子】分子。
(4)
其他非金屬分子式:
C、
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所形成的純物質 (化合物)的分子式: (1)
例如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式就寫成【CO2】。 (2)
原子之數目為1時,可【省略】;原子之數目不為1時,寫在原子之【右下角】。 (3)
習慣上【正價 (金屬)】元素的符號寫在前面,【負價 (非金屬)】元素的符號在後面;
(4)
氧化物中氧的符號寫在_________。
(5)
寫中文的名稱則和寫符號的順序相反。
(6)
有些化合物的讀法常隨從俗名。
(7)
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
|
一、選擇題: ( )1.
燃燒木炭時除了產生火光,也產生二氧化碳及水蒸氣,試問這些燃燒的木炭至少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A】 【解析】:木材含有C和H,因此燃燒產生CO2及H2O。 ( )2.
有關水、氫、氧氣性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A】 【解析】:水à氫氣+氧氣,化學反應前後的物質不同,因此性質不相同。 ( )3.
奇榮利用暑假時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前教小朋友做泡糖他以砂糖與少量的水加熱直到成為糖膏,再以小蘇打粉迅速加入攪拌,此時糖膏膨脹後變成有許多孔洞的泡糖。試問,加入小蘇打粉後產生了下列何種氣體? 【答案】:【C】 【解析】:小蘇打粉末加熱會產生CO2氣體。 ( )4.
小明對於泡糖的製作很有興趣,也想知道泡糖裡的泡泡是何種物質。他把一小塊泡糖放到石灰水中,泡糖溶化後他發現石灰水變混濁,可以證明泡泡裡的氣體為何? 【答案】:【C】 【解析】:泡糖為小蘇打粉加入糖膏中加熱,由於小蘇打粉遇熱分解產生CO2,因此使得糖膏膨鬆,這是產生CO2的緣故;因此將泡糖加入石灰水中,產生的CO2會使石灰水混濁。 ( )5.
有關分解與化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分解與化合皆產生新物質,都是化學變化;有些分解為吸熱反應,有些分解為放熱反應。例如:雙氧水à水+氧 為放熱反應 ( )6.
有關鋼絲絨燃燒過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C】 【解析】:鋼絲絨的成分為鐵,因此燃燒產物為氧化鐵,為放熱的化學變化。 ( )7.
乾粉滅火器是校園常見的滅火器,其鋼瓶內含有下列何種物質,朝火源噴出後可以滅火? 【答案】:【D】 【解析】:乾粉滅火器的鋼瓶內裝有小蘇打(碳酸氫鈉粉末)以及高壓的氮氣。 ( )8.
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D】 【解析】: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皆為白色粉末;碳酸氫鈉加熱有CO2氣體,碳酸鈉加熱沒有反應發生。碳酸鈉較易溶於水,且水溶液的鹼性較強,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鹼性則較弱,因此加入指示劑,碳酸鈉為深紅色,碳酸氫鈉的水溶液僅為淡紅色。 ( )9.
小朋發現小蘇打加熱分解後會產生水,且可以再以電解方式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則他可以判斷水為何種物質? 【答案】:【B】 【解析】:水能再分離出氫氣和氧氣,因此水是化合物。 ( )10.
下列化合物與其組合元素的配對,哪一個是錯誤的? 【答案】:【D】 【解析】:碳酸氫鈉為NaHCO3,化學組成元素含有Na、H、C、O。 ( )11.
將乾粉滅火器的乾粉噴向火源,因為產生哪一個氣體可以隔絕空氣進入,達到滅火的目的? 【答案】:【B】 【解析】:乾粉滅火器(碳酸氫鈉粉末)加熱產生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 )12.
物質經加熱、通電或照光,而變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新物質,此化學變化的過程,稱為什麼? 【答案】:【A】 【解析】:物質經加熱、通電或照光,因而變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新物質,此化學變化的過程稱為分解。 ( )13.
小友發現水電解後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無法以加熱或電解方式分解成其他物質,則他可以判斷氫氣或氧氣為何種物質? 【答案】:【A】 【解析】:氫氣、氧氣不能再分離出其他物質,表示氫氣、氧氣為元素。 ( )14.
下列哪一個物質在純氧中燃燒後的產物,無法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答案】:【C】 【解析】:石灰水混濁是因為產生CO2氣體; ( )15.
日常生活見到或接觸到的物質,下列何者並非元素? 【答案】:【B】 【解析】:鑽石的成分碳(C),為元素;湖水為H2O,為化合物;硫磺為S,為元素;銅線為Cu,為元素。 ( )16.
小蘇打加熱後會從原本一種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鈉三種物質,這種反應稱為何? 【答案】:【C】 【解析】:小蘇打(碳酸氫鈉)加熱為分解反應,產生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 )17.
木材、酒精或天然氣 (瓦斯)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此氣體可以使下列哪一種液體或水溶液變混濁?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檢驗。 ( )18.
木材、酒精或天然氣 (瓦斯)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與水,可知這些物質中含有下列何種元素? 【答案】:【A】 【解析】:由於空氣中有氧,因此燃燒產生CO2,表示木材內含有C元素,燃燒產生H2O,表示木材含有H元素,但是不能確定氧元素是木材內的還是空氣中的成分。 ( )19.
氯化亞鈷顏色變化是用來檢驗下列何種物質? 【答案】:【A】 【解析】:氯化亞鈷可以檢驗水,顏色由藍色變成粉紅色。 ( )20.
小蘇打受熱後會分解成哪些物質? 【答案】:【D】 【解析】:小蘇打(碳酸氫鈉)加熱,產生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 )21.
下列哪一項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水為H2O,含H、O兩種原子,為化合物。 ( )22.
「元素」和「化合物」的差異為何? 【答案】:【A】 【解析】:元素由一種物質,化合物含兩種以上的物質;元素不能以化學方法再分離,化合物能以化學方法再分離;元素與化合物皆為純物質,有一定的熔點、沸點特定的性質。 ( )23.
甲.鉀;乙.葡萄糖;丙.水銀;丁.黃金;戊.鑽石;己.黃銅;庚.白金;辛.硫酸;壬.小蘇打。上述所列屬於化合物者有哪些? 【答案】:【B】 【解析】:甲.鉀(K,金屬,為元素);乙.葡萄糖(C6H12O6,為化合物);丙.水銀(Hg,為液態金屬,為元素);丁.黃金(Au,為金屬,為元素);戊.鑽石(成分為碳,立體及購,為最硬的物質);己.黃銅(為銅和鋅的合金,為混合物);庚.白金(Pt,為金屬元素);辛.硫酸(H2SO4,為化合物);壬.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為化合物)。 ( )24.
氫、氧這一類的物質無法使用加熱或通電的方式分解出其他物質;而碳酸鈉加熱之後也不分解,試就元素與化合物的定義而言,這三個物質是否都為元素? 【答案】:【D】 【解析】:碳酸氫鈉(NaHCO3)加熱能分解CO2氣體,碳酸鈉(Na ( )25.
下列哪一個反應所產生的氣體,與其他三者不同? (不考慮水蒸氣) 【答案】:【B】 【解析】:小蘇打(碳酸氫鈉)加熱產生CO2氣體;鎂帶燃燒沒有氣體;酒精燃燒有水蒸氣及CO2;大理石加稀鹽酸能產生CO2氣體。 ( )26.
市面上最常使用的乾粉滅火器內所裝的乾粉是哪一種化合物? 【答案】:【B】 【解析】:滅火器的主要成分為碳酸氫鈉(NaHCO3)。 ( )27.
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A】 【解析】:純物質包含元素及化合物,皆有一定的組成性質;元素不能再分解,化合物能再分離出其他物質;兩者皆有固定的熔點、沸點。 ( )28.
【答案】:【D】 【解析】:原子序=質子數;氫原子的質子數=1,氧原子的質子數=8; ( )29.
下列化合物的化學式,何者錯誤? 【答案】:【A】 【解析】:硫酸鈉的化學式為Na2SO4。 ( )30.
下列化合物的化學式何者錯誤? 【答案】:【D】 【解析】: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 ( )31.
下列化學式的表示法,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有機化合物是依照C、H、O的順序排列;因此葡萄糖應寫成C6H12O6。 ( )32.
下列化學式的寫法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氨氣的化學式為NH3。 ( )33.
下列何者可以用來表示有二個氧氣分子? 【答案】:【C】 【解析】:2個氧分子為2O2。 ( )34.
下列何者為硫酸鈉的化學式? 【答案】:【A】 【解析】:硫酸鈉的化學式為Na2SO4。 ( )35.
下列的化學式中哪一個是錯的? 【答案】:【B】 【解析】:氫氧化鈣的化學式為Ca(OH)2。 ( )36.
下列是常見物質的化學式,何者寫法錯誤? 【答案】:【A】 【解析】:碳酸鈉:Na ( )37.
中性的原子若失去一個電子,則帶什麼電? 【答案】:【A】 【解析】:中性原子的質子數=電子數,若失去一個電子,將會使質子數較多,使原子帶正電。 ( )38.
化學式:NaOH的中文學名叫作: 【答案】:【D】 【解析】:NaOH為氫氧化鈉。 ( )39.
以一般化學式的寫法,下列有關「2O2」的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2O2表示有2個氧分子(O2分子);O2為氧分子,為氧氣的分子式。 ( )40.
有關NO2分子的敘述,何者錯誤?(N=14,O=16) 【答案】:【D】 【解析】:NO2含有N和O兩種原子,共有2+1=3個原子,包含一個N原子和2個O原子; ( )41.
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A】 【解析】:元素和化合物皆為純物質,有一定的組成和性質,有固定的熔點、沸點,但是化合物可用化學方法再分離出其他物質,元素則用化學方法無法分離出更簡單的物質。 ( )42.
有關鈉離子(Na+)和鈉原子(Na)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鈉離子與鈉原子的原子核都相同,因此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僅電子數目不同。 ( )43.
【答案】:【D】 【解析】:如圖,甲、乙是元素,丙是化合物,丁是混合物。 ( )44.
承上題之圖形,甲、乙、丙、丁代表四種不同的物質,何者可能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為CO2,如圖示法表示應為丙圖(白色為碳原子,黑色為氧原子)。 ( )45.
氬氣是一種惰性氣體,若以○表示氬原子,則氬氣是以下列何種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氬氣為單原子氣體Ar,因此為A圖。 ( )46.
關於分子式的寫法,有一定的規則,以下何者敘述有誤? 【答案】:【B】 【解析】:氧化物中的氧寫在化學式的右邊(後面)。 ( )47.
C2H5OH,這種寫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C】 【解析】:C2H5OH為乙醇(酒精)的化學式,有C、H、O三種原子,共有6個H原子, ( )48.
Ca
(OH)2、OCu、IK、H2SO4、C6H1206;以上的化學式中,寫錯的有幾個呢? 【答案】:【B】 【解析】:氧化銅應寫成CuO;碘化鉀應寫成KI,寫錯的有2個。 ( )49.
Ca的原子序為20,原子量為40,則每個Ca2+含有幾個電子? 【答案】:【B】 【解析】:Ca的原子序為20,有20個質子,中性原子應為20個電子,Ca2+的電子數少2個,應為20-2=18個電子。 ( )50.
下列化合物與其組合元素的配對,哪一個是錯誤的? 【答案】:【A】 【解析】:雙氧水的化學式為H2O2,組成元素有H和O。 ( )51.
下列各物質之分子模型何者不恰當? 【答案】:【B】 【解析】:水分子為H2O;氬氣(Ar)為單原子氣體僅為Ar,不是以雙原子分子存在。 ( )52.
下列的化學式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答案】:【D】 【解析】:鈉為Na(+1價),硫酸根為SO4-2(-2價),硫酸鈉的化學式寫成Na2SO4。 ( )53.
下列的化學式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答案】:【C】 【解析】:Ca為+2價,Cl為-1價,因此氯化鈣的化學式寫成CaCl2。 ( )54.
下列的化學式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答案】:【B】 【解析】:溴化銀寫成AgBr,為照相底片的感光材料。 ( )55.
下列哪一組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食鹽是NaCl;水蒸氣是H2O,皆含2種以上的原子,因此都是化合物。 ( )56.
已知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所構成的彎曲分子,下列分子模型何者用來表示臭氧最恰當? 【答案】:【D】 【解析】:臭氧是O3,為角形排列的分子。 ( )57.
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組成如下圖,其中●、○表示兩種不同原子。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D】 【解析】:如圖,甲、乙是元素,丙是化合物,所以甲、乙、丙皆為純物質; ( )58.
有關CO2的化學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CO2中含有一個C和2個O,共有碳與氧2種原子,共3個原子;因此CO2是化合物。 ( )59.
有關分子式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化學式有很多種,分子式是其中一種;分子是只能表達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種類及個數,無法依化學式判斷分子的性質。 ( )60.
有關化學式的寫法,下列何者錯誤? 【答案】:【B】 【解析】:金屬化合物中金屬應放左邊 (或前面)。 ( )61.
物質的分類方式如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答案】:【C】 【解析】:圖中甲是純物質,乙是混合物;丙可能是臭氧 (O3),為元素;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因此視為混合物,分類應屬於乙。 ( )62.
【答案】:【A】 【解析】:氬氣為鈍氣,屬於單原子分子,因此為 (甲)。 ( )63.
承上題之圖形,甲、乙、丙、丁代表四種不同的物質,何者沒有固定的沸點? 【答案】:【D】 【解析】: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圖中 (丁)是混合物。 ( )64.
釔-90 (Y)可做為癌症的放射性治療。有關釔離子 (90 Y 3+)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A】 【解析】:釔離子 (90 Y 3+)為帶3個正電,因此可與NO3-形成Y (NO3)3的化合物。 ( )65.
哪一個可能是水分子模型圖? 【答案】:【C】 【解析】:水分子為H2O,含有一個氧原子 (體積較大),兩個氫原子 (體積較小)。 ( )66.
接近地面的大氣中,下列何者為單原子氣體? 【答案】:【A】 【解析】:稀有氣體 (鈍氣)皆為單原子氣體。 ( )67.
【答案】:【D】 【解析】:氧化汞加熱分解成汞和氧,氧化汞是化合物,汞和氧是元素。 ( )68.
曉明的媽媽每天需吃鈣片來補充鈣質,請問此敘述的「鈣」,應是以下列哪種方式存在? 【答案】:【C】 【解析】:身體需要的重要礦物質,鐵質、鈣質等都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離子在溶液中解離,有陽離子語音離子同時存在,因此是化合物的形式。 ( )69.
關於分子式的寫法,有一定的規則,以下何者敘述有誤? 【答案】:【B】 【解析】:化學式的正價 (金屬元素)在前,負價 (非金屬元素)在後; ( )70.
A原子價-2,B原子價+3,則A與B結合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答案】:【D】 【解析】:化學式的正價在前,負價在後,所以先寫B,再寫A; ( )71.
十九世紀初,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根據實驗的結果,提出「組合化合物的各種成分的元素之間,其質量比恆固定」。也就是說,若組成水的氫與氧之間的質量比為1:8,則組成冰的氫與氧之間的質量比為何? 【答案】:【C】 【解析】:冰與水為同一物質,皆為H2O,因此組成水的氫與氧之間的質量比為1:8,組成冰的比例也是相同,氫與氧的質量比皆為1:8。 ( )72.
已知一莫耳氮分子(N2)與二莫耳氧分子(O2)化合可生成二莫耳甲分子,若以○表示氮原子,以●表示氧原子,則下列何者可用來表示甲分子的結構? 【答案】:【B】 【解析】:莫耳是計算分子數目的單位,分子數目愈多,莫耳數也愈大; |
|
二、填充題: 1.
寫出下列化合物中所含的組成元素:
(1) 硫酸銅 (【CuSO4】):由【Cu】、【S】、【O】等元素組成。
(2) 碳酸鈣 (【CaCO3】):由【Ca】、【C】、【O】等元素組成。
(3) 雙氧水 (【H2O2】):由【H】、【O】元素組成。
(4) 氯化銨 (【NH 2.
純物質分為【元素】和【化合物】,兩者均有【一定】的性質,混合物性質將隨【成份】而定。 3.
(A)硫 (b)氯化鈉
(c)鐵旔 (d)鈣 (e)硫酸銅
(f)鉀;請選出同時具有 (甲) (乙)兩種特性的物質: (甲) 不能用普通物理方法,也不能用普通化學方法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 (乙) 能導電、傳熱、具有延展性; 4.
(A)水銀 (b)空氣
(c)石灰 (d)灰石 (e)氧氣;以上各項物質中: (1)屬於元素的是【a、e】; (3)屬於混合物的是【b】。
5.
俐貞與秀琪在實驗室中進行數項實驗,她們將實驗 成果呈現如圖。試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 )1.
上述這四個實驗,屬於吸熱反應者有哪些? ( )2.
從上述四個實驗可得下列哪一推論? 6.
小平要設計一個簡單又可以說明何謂分解反應、化合物、元素等名詞的實驗,於是他採用最常見的物質-水來進行實驗。請根據他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 )1.
小平第一步需先將水分離成不同物質,則他採用何種方法較適宜? ( )2.
小平發現氫氣跟氧氣無法如水被電解一般繼續分離,所以他推論水與氫氣、氧氣為不同的物質。試問水、氫與氧應屬於何種物質? 7. 寫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學式: 8.
在附圖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四種物質,試回答下列問題: 9.
某一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後質子數為p,中子數為n,電子數為q,則: 10.
以元素符號及數字表示純物質組成的式子,通稱為【化學式】。 11.
用於表達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的式子,稱為【分子式】。 12.
化學上常用分子式,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種類】及原子的【數目】。 13.
CO2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是指該分子中含有【1】個碳及【2】個氧原子。 14.
MgCl2是【氯化鎂】的分子式,其組成分子中鎂和氯的原子數目比為鎂:氯=【1:2】。 15.
某化合物是由2個A原子和3個B原子化合而成,則該化合物的分子式為【A2B3】。 16.
分子式的寫法中,根據規定,氧化物中氧的符號應寫在分子式的【右邊】。 17.
若化合物中含有碳、氫、氧等元素時,其分子式必須按【C】、【H】、【O】次序書寫。 18.
分子式寫法中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化學式【左】邊,非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化學式的【右】邊。 19.
氯化氫的分子是由氫原子一個與氯原子一個組成,故氯化氫分子式為【HCl】。 20.
氫氧化鎂的分子式為【Mg (OH)2】,一個分子的氫氧化鎂含有【1】個鎂原子,【2】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 21.
已知氧化鋁的化學式是「Al2O3」,試回答下列問題: (1) 氧化鋁含有多少種不同的元素?【2種】。 (2) 氧化鋁分子形成時,鋁原子和氧原子結合的原子數比為多少?【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