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物質經加熱、通電或照光後,變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新物質,此化學變化的過程稱為
(A)
分解  (B)化合  (C)燃燒  (D)過濾。

【答案】:(A)

【解析】:將物質進行加熱、通電或照光的程序,使物質產生化學變化,生成兩種以上的物質,稱為分解。分解反應的通式為A"BC

 

(     )2.  
上列物質中,何者屬於元素?
(A)
  (B)甲乙  (C)甲乙丙  (D)甲丙。

【答案】:(B)

【解析】:只有單一物質且為一種粒子所組成的,才是元素,因此只有甲乙為元素。
丙有兩種不同的物質,為混合物;丁是由兩種不同的粒子相結合,為化合物。

 

(     )3.   已知碳酸鈣加熱後分解產生氧化鈣及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碳酸鈣是由氧化鈣及二氧化碳兩種物質組成,因此碳酸鈣是混合物  (B)分解出來的氧化鈣及二氧化碳都屬於元素  (C)分解出來的氧化鈣屬於元素、二氧化碳屬於化合物  (D)分解出來的氧化鈣及二氧化碳都屬於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碳酸鈣加熱後分解產生氧化鈣及二氧化碳,CaCO3"CaOCO2 
由化學反應是可以發現:碳酸鈣(CaCO3)是由不同原子相結合,為化合物,CaOCO2 也都是化合物。

 

(     )4.   有一個化合反應:甲+乙丙,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甲可能是元素  (B)乙是純物質  (C)丙是化合物  (D)甲、乙、丙三者各項性質皆相同。

【答案】:(D)

【解析】:甲+乙丙,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一種新的物質,稱為化合反應。
丙至少含兩種元素,丙為化合物。
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新物質,和反應前的成分物質性質不相同,因此甲乙丙的性質皆不同。

 

(     )5.   有關化合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  (B)化合物的種類比元素多  (C)化合物的性質與組成元素的性質有密切關係  (D)化合物的熔點與沸點在常壓下是固定的。

【答案】:(C)

【解析】:化合物為純物質,因此有一定的性質,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
由於形成了新物質,因此不具有原來組成元素的性質。

 

(     )6.   實驗手冊上提到:常壓下,若將液態空氣緩慢增溫,將會發現氮氣比氧氣先汽化。分組討論中,甲生說:氮的活性比氧大;  乙生說:氧氣的沸點比氮氣高;  丙生說:該液態空氣不可能是純物質,一定是混合物,以上三位同學何者的說法較為合理?
(A)
僅甲乙  (B)僅甲丙  (C)僅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解析】:液態空氣中含氮氣和氧氣,因此液態空氣必為混合物,沒有一定的熔點及沸點。
氮氣的性質安定,在常溫下不易發生反應;氧氣則是活性大,容易產生反應的氣體。
沸點和分子量有關,氮氣的分子量較小,沸點較低,氧氣的沸點則較高。

 

(     )7.   純物質依據下列何者可再分類為元素和化合物?
(A)
可否進行分解反應  (B)可否進行化合反應  (C)可否溶於水  (D)是否有固定的熔點。

【答案】:(A)

【解析】:純物質依組成元素的種類,分為元素及化合物兩大類,元素只含單一一種粒子,以物理及化學方法均無法分離出新物質,化合物則以特定的化學方法,能再分離出新的物質。
因此可以再分解出其他的物質,必為化合物。

 

(     )8.   關於反應式「鎂+氧氧化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屬於化合反應  (B)屬於物理變化  (C)屬於分解反應  (D)屬於吸熱反應。

【答案】:(A)

【解析】:鎂+氧氧化鎂,為兩種物質反應,形成一種新物質,為化合反應,屬於化學變化。
鎂帶燃燒為放熱的氧化反應。

 

(     )9.   有關分解與化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分解是化學變化、化合為物理變化  (B)分解為放熱反應、化合為吸熱反應  (C)分解後的產物必為元素;化合後的產物必為化合  (D)將物質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過程,稱為分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合。

【答案】:(D)

【解析】:分解和化合都會產生新物質,使一物質反應,產生兩種以上的物質,稱為分解;將兩不同的物質,合成一個新物質,稱為化合,分解和化合都是化學變化。

 

(     )10.    有關「分解」與「化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分解為化學變化、化合為物理變化  (B)分解為吸熱反應,化合為放熱反應  (C)將物質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過程,稱為分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反應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合  (D)分解之後的物質必為元素;化合之後的物質必為化合物。

【答案】:(C)

【解析】:分解和化合都會產生新物質,將物質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過程,稱為分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反應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合,分解和化合都是化學變化。

 

(     )11.    鎂或碳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光和熱是何種反應?
(A)
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物理反應  (D)汽化反應。

【答案】:(B)

【解析】:鎂+氧"氧化鎂,碳+氧"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反應,產生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合,為化學變化。

 

(     )12.    化合物氧化鐵是由哪些元素所組成?
(A)
氫、氧  (B)碳、氧  (C)鐵、硫  (D)鐵、氧。

【答案】:(D)

【解析】:氧化鐵是由鐵和氧相結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     )13.    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純物質包含化合物和元素  (B)元素能組成化合物,化合物也能分解出它的成分元素  (C)鹽水是食鹽和水化合而成,故鹽水是化合物  (D)元素和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元素相結合,能形成化合物;將化合物以適當的方法分離,能產生成分元素。
鹽水適時言和水的混合,將食鹽(氯化鈉)溶解在水中,為物理變化,食鹽水為混合物,保有食鹽和水的性質。

 

(     )14.    下列關於元素與化合物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不同種元素若相互反應結合,將可形成化合物  (B)化合物具有原來組成元素的特性  (C)化合物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化合而成的純物質  (D)無法經由一般的化學方法,再分離出其他物質的純物質,稱為元素。

【答案】:(B)

【解析】:化合物是不同的元素經化學反應相結合,形成新的物質,稱為化合物。
化合物已經化學變化,不再具有原成分元素的性質。

 

(     )15.    氫、氧這一類的物質無法使用加熱或通電的方式再分解出其他物質;而碳酸鈉加熱之後也不分解,試就元素與化合物的定義而言,這三種物質是否都是元素?
(A)
三者皆是 (B)只有碳酸鈉是元素 (C)只有氫是元素 (D)碳酸鈉是化合物,氫、氧是元素。

【答案】:(D)

【解析】:氫氧無法再使其分離,因此氫氧為元素;碳酸鈉的化學式為Na2CO3,雖然加熱無法分解,但是以其他方式反應,依然能產生新物質,且其成分包含NaCO等不同的元素,因此碳酸鈉為化合物。

 

(     )16.    木材、酒精或天然氣(瓦斯)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與水,可知這些物質含下列何種元素?
(A)
碳、氫  (B)氧、氫  (C)碳、氫、氧  (D)碳、氧。

【答案】:(A)

【解析】:木材、酒精或天然氣(瓦斯)和氧作用,產生燃燒的現象,形成二氧化碳與水,表示原成分中含CH的成分。
原物質含C,才能和氧結合,產生CO2,原物質含H,才能和氧結合,產生H2O

 

(     )17.    某液體在定壓下加熱至100產生沸騰現象,此時再繼續加熱發現溫度仍持續上升,由此可判斷該液體最可能屬於下列何種物質?
(A)
元素  (B)混合物  (C)純物質  (D)化合物。

【答案】:(B)

【解析】:某液體在定壓下加熱至100產生沸騰,但是繼續加熱後,溫度仍能繼續上升,表示其沸點不能維持定值,因此此液體為混合物。

 

(     )18.    已知一化學反應之反應式為:甲乙+丙,則此反應為下列何種反應?
(A)
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放熱反應  (D)吸熱反應。

【答案】:(A)

【解析】:化學反應:甲乙+丙,將一物質分離出兩個不同的物質,此為分解作用,為化學變化,但無法判斷為吸熱或放熱,碳酸鈣分解為吸熱反應,雙氧水分解則為放熱反應,因此都有可能發生。

 

(     )19.    描述: 描述: 98-05物質的分類方式如右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為混合物  (B)乙為純物質  (C)水銀屬於丙類  (D)食鹽水屬於丁類。

【答案】:(C)

【解析】:甲包含元素及化合物,因此甲為純物質,乙則為混合物;
水銀為金屬元素,屬於丙類,食鹽水為混合物,屬於乙類。

 

(     )20.    芷婷得了小感冒,診所給她的糖漿上面標示著「使用前請務必搖勻」,請問這瓶糖漿應屬於何種物質?
(A)
純物質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元素。

【答案】:(B)

【解析】:混合物是不同物質相混合,由於不同物質混合在一起,密度不一定相同,因此「使用前請務必搖勻」目的在使不同物質能均勻混合,所以必為混合物。

 

(     )21.    下列哪一個為化合物?
(A)
空氣  (B)氯化鈉  (C)紅葡萄酒  (D)鎂帶。

【答案】:(B)

【解析】:氯化鈉(NaCl)俗稱食鹽,為化合物,是純物質的一種。

 

(     )22.    氫和氧反應生成水,水是一種什麼?
(A)
純物質  (B)混合物  (C)溶液  (D)元素。

【答案】:(A)

【解析】:氫+氧"水,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水是由氫與氧相結合的化合物,是一種純物質,有一定的熔點及沸點等特性。

 

(     )23.    卜利士利利用陽光將氧化汞分解成汞與氧氣,下列何者錯誤
(A)
整個過程是化學變化  (B)整個過程是放熱反應  (C)氧化汞為紅色,氧氣是透明無色,汞是銀白色液體  (D)氧化汞是化合物,氧和汞是元素

【答案】:(B)

【解析】:卜力士利以凸透鏡會聚陽光,將氧化汞加熱分解,使產生汞及氧,其反應式為:2HgO"2HgO2。汞是元素,且為常溫下的液態金屬元素,氧則為氣態元素。
氧化汞為紅色粉末,受熱易產生分解作用,反應過程為吸熱的化學變化。

 

(     )24.    木炭燃燒,是指木炭與下列哪一種物質化合?
(A)
氧氣  (B)  (C)氫氣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木炭燃燒式使木炭(碳元素)和氧氣相結合,反應產生CO2的過程。

 

(     )25.    氧化汞經照光而發生變化,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氧化汞 à
根據上述反應,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此變化稱為化合反應  (B)氧化汞是由汞和氧組成的化合物  (C)汞與氧為元素  (D)氧化汞是純物質。

【答案】:(A)

【解析】:氧化汞à汞+氧,此反應使氧化汞內的成分元素分離,屬於吸熱的分解作用。

 

(     )26.    普利士利曾以透鏡會聚陽光,將何種物質分解而得氧?
(A)
雙氧水  (B)氯酸鉀  (C)氧化汞  (D)二氧化錳。

【答案】:(C)

【解析】:卜力士利以凸透鏡會聚陽光,將氧化汞加熱分解,使產生化學變化,形成汞及氧,反應式為:2HgO"2HgO2

 

(     )27.    「碳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是屬於以下何種反應?
(A)
加熱反應  (B)化合反應  (C)分解反應  (D)物理反應。

【答案】:(B)

【解析】:碳燃燒後會使碳與氧氣些結合,產生二氧化碳(CO2),寫成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碳+氧"二氧化碳,CO2"CO2

 

(     )28.    下列有關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兩者皆為純物質  (B)元素及化合物皆可用普通的化學方法分解出其他物質  (C)化合物有固定的沸點  (D)自然界中元素的種類比化合物少。

【答案】:(B)

【解析】:元素僅含有一種物質,無法再以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出其他物質,化合物則以適當的化學方法,能再分離出其他物質。
自然界中的元素目前發現的僅有一百多種,但是化合物則超過數萬種,甚至有機化合物的種類高達數百萬種。
元素及化合物皆為純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性質。